
“不要怕犯错,不要怕基础不好。一定要大胆练习,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如果你们是完美的,就不用坐在这里学习了。”这是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部教师孟雅君,在课堂上经常和同学们说的。

孟老师为学科教学(英语)专业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
“对于研究生公共英语课上的同学们来说,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,是比较困难的。”为了打消同学们的各种顾虑,孟老师在每个学期伊始,都会和大家进行线上线下交流,回复同学们的问题。这些充满鼓励的回复,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灵距离,更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。

孟老师在课堂上辅导学生小组学习
除了情感沟通和及时鼓励,在孟雅君老师的课堂上,还有实实在在“真”的学习“法宝”。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,畏难情绪和缺少学习兴趣是普遍存在的情况。孟老师带领同学们从背诵《新概念英语2》入手,引导学生迈出“说英语”的第一步。并时刻关注同学们的听课状态,为每位学生提供发言机会,给予相应辅导。

孟老师为本科生上通识课
孟雅君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,手把手地教会同学们各种英语学习方法,也告诉同学们:“学语言,有方法,没捷径。在理解和应用之间,是千百次的练习。真正语言能力的提高,来不得半点儿虚假。”

孟老师给硕士生上公共英语课翼牛网
孟雅君老师的学生,未来很可能会成为像她一样的教师。对于这些未来的“教师们”,孟老师充满期许:“我们不仅要教书,还要育人。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,自己就要是全面发展的人。我们要培养幸福的学生,自己就要成为幸福的人,成为心中有‘大爱’之人。”
“复试过程中,我内心十分紧张,而孟老师始终面带微笑,给予我鼓励与支持,让我逐渐镇定下来,得以充分展现自己。这份温暖与善意,我铭记于心。”这是2025级硕士研究生张可,在给孟雅君老师发的邮件中写到的。

孟老师带领学科教学(英语)专业研究生实习
“教育是艺术,每节课都是逻辑美、形式美与表现美的结合。”不论是《硕士生公共英语》课程中的产出导向法、学科英语专业硕士《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》中的课程设计,还是本科通识课《中华文化的家庭传承》中的项目式学习法,孟老师首先让同学们感受到的,就是内在清晰的底层逻辑。课程呈现出来的内在逻辑美,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思维认知水平。

孟老师获得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

孟老师获得2021年外研社“教学之星”大赛
全国总决赛冠军
有同学说:“孟老师的课堂活动灵活多样,你很难猜到下一个活动是什么,都在‘情理之中’又在‘意料之外’。”孟雅君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一直在追求这样的“形式美”。当同学们讨论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重大改变,其实是引出英文总结的写法;当同学们做“你说我画”的游戏时,其实是在讲解政策落实的步骤和方法。这种“课堂形式美”,让同学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沉浸在学习中。

孟老师在硕士生公共英语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做月饼,
用英语讲述中秋节的故事
随着课堂内容的变化,孟雅君老师也会相应地改变自己的站位、手势、语速、语调、表情以及情绪等。孟老师说:“教师站上讲台,既要有真情实感,也要有精心设计。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,让‘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’。”

孟老师的教学课件

孟老师与毕业生合影
“从教26年,我从‘孟姐姐’变成了现在的‘孟妈妈’。但始终没变的,是我对教育事业的爱,对学生的爱。”这份把“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”落在实处的坚守,不只是一位老师的初心,更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。原来最好的教育不是轰轰烈烈,而是像孟老师这样,把每一堂课、每一份关怀都酿成细流,悄悄浸润学生的心。
出品丨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
来源丨孟雅君
统稿丨刘美美
排版丨刘翾然 肖奕贤
审核丨贺露露 马丹妮 崔艺璇


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